喜餅傳統與趣聞 - 最美婚禮

喜餅傳統與趣聞

喜餅傳統與趣聞:探索婚禮中的代表性習俗 

圖片來源:Canva 

喜餅可是婚禮中一項極具代表性的習俗啊!無論新人舉辦不舉辦婚宴,送喜餅給親朋好友都是分享喜悅的常見方式。當然,發喜餅是一項重要的傳統禮俗,所以長輩們肯定會在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訂婚喜餅的習俗和禁忌,絕對不讓插嘴的人有機會發表高見! 

訂婚喜餅的意義是什麼? 

喜餅又稱為「嫁女餅」或者「囍餅」,是訂婚時下聘的重要禮俗之一,也是文定六禮中的一項。它象徵男方對婚姻的重視,同時也是對岳父母養育女兒的感激之情的表達。除了在文定儀式中使用外,還會在婚禮前或婚宴開始之前,把喜餅分送給女方的親友。”發喜餅”成了一種常見的分享喜訊的方式。 

喜餅費用到底由誰支付? 

既然喜餅被列為聘禮的一部分,一般來說費用由男方的家長負擔,不過也有一些新人選擇自己分擔費用。雖然很多女方的家長並不收聘金,但對喜餅還是相當重視的,從品牌、款式到數量通常都有一些要求,所以新娘可以私下向父母了解他們的需求。至於喜餅的費用如何支付呢?可以按照實際支出來結算,或者提供一筆喜餅費用,超出的部分則由新人自己支付。這兩種做法都有人選擇,建議雙方在提親時當面溝通清楚,避免因為口信傳達而引起誤解。 

喜餅的習俗從何而來? 

結婚發喜餅這件事,居然可以追溯到劉備和孫權的大戰時期!據說在三國時代,孫權為了要奪回荊州,假借嫁妹給劉備的方式,試圖抓住劉備作為人質,然後殺掉他。但諸葛亮聰明地看穿了這個計謀,於是採取了反制措施,散佈了劉孫聯姻的消息。 

然後,劉備那邊找了一位糕點師傅,製作了一個象徵「龍鳳相配、吉祥如意」的大餅和染紅的喜蛋,分送給東吳的家家戶戶和孫權的部下。為了增加宣傳效果,他們甚至創作了一首歌謠:”劉備東吳來成親,龍鳳喜餅是媒證”,這首歌傳唱開來,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婚事。這一招迫使孫權束手無策,最終只能把親妹妹嫁給劉備,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也成了後來婚禮中「發喜餅」的典故。 

文定儀式會用什麼喜餅? 

如果是分送親朋好友的喜餅,你可以根據喜帖的數量來估算需要多少餅。不過,現在要說的是文定儀式中會使用的喜餅,通常包括大餅和小餅: 

大餅:指的是中式喜餅,也被稱為日頭餅或禮餅,是重達12兩或14兩的圓形漢餅。 

小餅:又稱盒仔餅或合婚餅,傳統上是一盒六塊裝的漢餅,現代多用西式喜餅來替代。 

喜餅回禮給男方怎麼辦? 

在訂婚儀式上,男方會準備聘禮,女方則需要回禮。回禮指的是女方回贈男方喜餅,可以用於祭拜男方祖先或者分送給重要的長輩。一般回禮的數量通常在6到12盒之間,30盒以內都是合理範圍。 

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女方事先向男方確認回禮的數量,然後準備回禮的兩倍數量。舉個例子,如果男方需要6盒大餅和6盒小餅作為回禮,那麼女方可以準備12盒大餅和12盒小餅。 

送喜餅一定要有中式大餅嗎? 

很多長輩們都認為,只有中式大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喜餅。而且還有些人堅持傳統,甚至要求龍鳳圖案的大餅。 

如果你的婚禮預算允許,建議在祭祖和一般長輩中使用中式大餅,而年輕朋友可以送西式喜餅。至於至親的家人,可以一盒中式和一盒西式,這樣既能考慮到自己的喜好,也能滿足長輩的需求。在禮俗上盡量周到和諧,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很多麻煩,還能讓每個人都開心滿意。 

喜餅應該在什麼時候發放? 

發餅的時機有以下三個: 

喜餅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新人不應該吃自己的喜餅:你一定聽過「不可以吃自己的喜餅」的民間傳說吧!長輩們總是告誡我們,吃掉自己的喜餅會同時吃掉喜氣,導致婚姻不幸。還有一種說法是,新娘吃了自己的喜餅,會給婆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如果新人想吃自己的喜餅也沒關係,只要不吃那些已經祭拜祖先用的餅就好。我建議新娘可以趁試吃喜餅的時候多吃一些,或者另外訂購一些來品嚐。只要不觸犯禁忌,就沒問題。 

分送喜餅要避免使用單數:傳統上,喜餅的數量多用雙數來取吉利。建議使用6或12的倍數,盡量避免使用單數,尤其是數字4,因為在發音上和”死”相近,需要避免使用。 

製作喜餅要恭謹:在製作喜餅的過程中,嚴禁師傅說髒話。而且,如果喜餅在烘焙過程中出現了裂痕,就不能交付給新人。 

當然,不同地區的喜餅禮俗和禁忌也有所不同。本文盡量簡化了表述,實際情況還是要向家中長輩請教為妙。在處理喜餅這種小事情的時候,要尊重親家的禮俗,保持簡單就好。家長們心中所想,作為子女的應該最清楚。無論是好好安撫家長,還是自行吸收一些成本,這都比直接升級成兩家之間的戰爭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