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結婚時的“六禮”是什麼東西,有什麼講究?

古時六禮是指求婚到結婚的全部過程,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納采指提親,問名是合八字,納吉是過文定,納征是過大禮,請期是定日子,親迎是迎親。這六個過程全部完成表明婚姻吉利。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在古代,大家都很講究禮法以及相關禮節。嫁女兒,娶媳婦兒都必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是私自的談戀愛,在古代還有私通嫌疑,不像我們現代這麼自由。接下來就與大家介紹下“三書六禮”“三媒六證”。
“三書”:①聘書:俗稱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相當於我們的結婚證一樣的吧。②禮書俗稱彩禮清單,就是我們現在的彩禮,一般講究人家也還是有彩禮清單的。③迎親書俗稱迎娶新娘之書,可能相當於我們現在男方接新娘的時候給新娘寫的保證書類似的。其實這些傳統文化我們還是沒有丟的。“六禮”:①納采通俗講就是提親,②問名通俗講就是問女方姓名及生辰,③納吉通俗講就是占卜,選個良辰吉日,④納征俗稱下聘禮給女方,⑤告期通俗講就是南方將占卜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⑥親迎通俗就是我們說的接親啦,這個的話具體套用到現在就不是非常的好理解了。
“三媒”:男方媒人、女方媒人以及給雙方中間媒人,古代特別的將就這個,男方媒人負責處理男方與女方交接事情,女方媒人負責處理女方與男方交接事情,雙方中間媒人負責處理小倆口商量的事情,古代的沒結婚的男女是不能私自見面的,所以這個在古代是必須的,現在的話就講究沒那麼嚴格啦。“六證”:六件東西:鬥、尺、秤、剪子、鏡子及算盤。
古代的舊時結婚儀禮六禮是指哪六個?
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
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
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
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
誰知道傳統婚禮中的“六禮”是指什麼
六禮的內容包括了六個方面,實際是婚姻成立的六個程式:一是納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禮求婚。二是問名,即男方的媒人問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後到宗廟裡占卜吉凶,結果為吉的才能進行下一步,凶的則到此為止。三是納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後定下婚姻。四是納征,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家。五是請期,即請女方確定結婚日期。六是親迎,婚禮之日,男方必須親自去女方迎接,然後男方先回,在門外迎候。在每一個程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隻大雁,因為大雁是候鳥,所以守時講信用,而且大雁忠貞不二,喪偶的都獨身。原來公卿送羊羔,大夫送大雁,士送雉,後來都統一為大雁,如果想多送錢物,可以在納征時多送,其他程式中送大雁只是象徵意義。六禮的婚姻程式很複雜,一般百姓沒時間也沒有財力承擔,所以只有官員貴族才這樣嚴格遵守。但民間風俗也以此為參考,把一些程式合併,如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一次完成,第三第四也可以合併,到現在民間的婚俗還可以看到西周時期六禮的影響。新娘按「六禮」被接到男家後,還要舉行正式結為夫婦的儀式——拜堂、合巹是其中最重要的。拜堂又名拜天地,新人拜天地神祇,求得人倫之義,拜列祖列宗,拜尊親,拜花燭,夫妻交拜,女子才成為男方家族的一員。合巹是將一瓠分為兩瓢,合起來成一個容器。瓠就是瓠瓜,新人用它盛酒漱口,瓜分兩個,以線連著柄,象徵由婚禮將兩人合為一體。瓠苦,用以盛酒,酒變苦酒,用苦酒漱口,比喻夫妻應同甘共苦。成婚後也有禮儀,如新婦次日早上拜見公婆,過門後第三天,就要下廚房燒菜做飯。成婚後女婿要隨新娘回娘家,拜見妻子的父母及親戚,稱為回門,正式成為女家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