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與中國古代政治-最美婚禮

一夫多妻制與中國古代政治 

一夫多妻制與中國古代政治 

中國古代的政治結構以宗法制度為基礎,而宗法制度又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因而“家天下”就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幾千年來,一夫多妻制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一夫多妻制是私有制的產物,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私有制的發展。婚姻的進化是社會進化的標誌,歷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子開始擁有更多的財產並成為政治上的領導者,他們希望佔有更多的妻子以生育更多的子女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所以不再殺俘,開始把男戰俘當作奴隸,把女戰俘當作妻妾,而且佔有奴隸和妻妾的多少日漸成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如此,一夫多妻制一開始產生就和私有制聯繫在一起。在奴隸社會,天子是最大的奴隸主,擁有最多的妻妾,而大大小小的奴隸主貴族則依據等級佔有數量不等的妻妾,妻妾的多少直接反映出權力的大小。整個封建社會亦是如此,人們以多妻為榮,只要經濟條件許可,男子就會不停地娶妻納妾,一直到老。這種與權力和財產聯繫在一起的一夫多妻制度一直與中國古代社會相始終。 

2.一夫多妻制是中國古代統治者財產擴大化的結果。在母系氏族社會,“人人平等”;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人與人之間才出現了不平等,隨著一夫多妻制的出現,男女才出現了不平等。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這種不平等越來越突出,並且制度化。在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不僅不把奴隸當人看,也不把妻妾當人看,如商代甲骨文中就有“Χ妾”(就是用火燒妾的辦法)以求雨、“沉妾”(就是把妾沉入水中)以祭神的記載。在封建社會,這種歧視女性的思想更為普遍,女性被視為男性佔有者的一種財產,而束縛婦女自由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思想更使廣大普通女性失去獨立的人格。在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多少青春少女,成為封建統治者無限佔有欲的犧牲品。 

3.一夫多妻制是中國古代政治權力的象徵和體現。一夫多妻制從產生之日起就和權力密切聯繫在一起。在奴隸社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財產和土地都是天子的,自然,天下所有的女性也都被天子視為己有。天子將天下聰明、漂亮、賢慧的女子優先選入後宮,供自己淫樂,之後才是奴隸主貴族及大小官僚按權力與地位廣娶妻妾。進入封建社會也是如此,皇帝將全國優秀女子挑選入宮,而且是多多益善。有的皇帝甚至看到自己的兒媳漂亮也占為己有。在這裡,權力顯然高於倫理。雖然各個朝代為了政治的穩定,從天子到貴族大臣,擁有妻妾的數目都有規定,但實際上只要財力允許就可以為所欲為。一夫多妻制與政治的聯繫甚至深入到夫妻生活當中,《周禮》記載:“九嬪掌婦學之法。”鄭成康注:“自九嬪以下,九九而禦於己所。凡群妃禦見之法,月與後妃其象也。卑者在先,尊者宜後,女禦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當一夕,後當一夕,亦十五日而遍雲,自望後反之。”天子天天忙於禦妻,哪有精力管理政務?再加上其他宮女,都隨時可以和帝王發生關係,歷代帝王的荒淫可想而知,像陳叔寶、孫皓、隋煬帝、唐玄宗等,甚至因荒淫而破國亡家。一夫多妻制既滿足了帝王們的無限佔有欲,實際上也成為歷代王朝衰敗的重要原因。